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两个阶段:初始的活动期和后期的血管闭塞期。1.活动期:约3/4的患者于青少年时发病。起病大多缓慢,有全身性症状如发热、心悸、全身不适、食欲不振、体重下降、夜间盗汗、关节酸痛和疲乏等。病变动脉处可有局限性疼痛和压痛。活动期症状可自行消退,经过长期不等的隐匿期后出现大动脉及分支闭塞的症状和体征。2.血管闭塞期:狭窄病变血管处可有血管杂音和震颤远端的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,血压降低或测不出。临床上根据血管受累部位可分为四型:(1)头壁动脉型:约占23~24.5%,病变主要累及主动脉弓及头壁血管。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堵塞时,可以有不同程度的脑缺血,表现为头昏、头痛、眩晕、视觉障碍等,严重者可有晕厥。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,可听得血管杂音,少数伴有震颤。眼底视网膜等贫血。当锁骨下动脉受累时,可出现患肢无力、麻木和冷感,活动后间歇性肢体疼痛。患侧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,血压降低或测不出,即所谓无脉症。(2)胸腹主动脉型:约占17%,病变主要位于胸腹主动脉及其分支,特别是肾动脉。由于下肢缺血,可出现乏力、麻木、冷感和间歇性跛行等症状。下肢的脉搏减弱或消失,血压降低,上肢血压可升高。有的患者还可有肠缺血性绞痛、肠功能紊乱等。合并肾动脉狭窄者,高血压是主要表现。体检于腹部和肾区可听到血管杂音。(3)肾动脉型:约占22%,病变累及肾动脉开口或其近端的腹主动脉段,呈现肾性高血压,在下腹部和肾区可闻收缩期杂音。腹主动脉受累者下肢血压可降低。(4)广泛(混合)型:约占38~41.5%,具有上述三型的特征,病变呈多发性,多数病情较重。其中肾动脉受累较常见,故常有明显高血压。其它症状和体征则视受累的血管的而异。